?安裝
金屬衛生間隔斷需兼顧 “結構穩固性、防水密封性、使用安全性、后期維護便利性”,尤其要應對衛生間潮濕、高頻使用的環境特點,避免出現松動、滲水、磕碰等問題。以下從前期準備、核心安裝環節、特殊場景適配、驗收與維護四大維度,梳理關鍵細節與避坑要點:
?

一、安裝前準備:精準勘察 + 材料檢查,規避基礎隱患
安裝前的細節把控直接決定后續施工質量,需重點關注 “現場環境、材料適配、工具準備” 三大核心:
1. 現場環境勘察:確認 “安裝條件是否達標”
墻面 / 地面平整度檢測:
用 2 米靠尺檢查墻面(安裝立柱、隔板的墻面)和地面(固定底座的地面),誤差需≤3mm/2m;若墻面凸起或凹陷,需提前用水泥砂漿找平(金屬隔斷依賴硬性固定,不平整會導致螺絲受力不均,后期易松動);
地面需為 “硬化地面”(如瓷磚、水磨石、混凝土),避免松軟地面(如環氧地坪未固化、木地板)—— 金屬底座固定時,松軟地面易導致膨脹螺絲打滑,隔斷傾斜。
水電管線定位:
用管線探測儀檢測墻面、地面內的水電管線(如水管、電線管),標記位置并避開(安裝立柱、螺絲時若打穿管線,會導致漏水、漏電);尤其注意衛生間 “墻排馬桶水管”“洗手臺進水管”,通常位于隔斷靠近墻面的 10-15cm 范圍內。
潮濕環境預處理:
若衛生間無窗戶、通風差(如地下車庫衛生間),需提前確認墻面是否做過防水(防水高度需≥1.8m,覆蓋隔斷安裝區域),避免后期墻體返潮導致金屬配件銹蝕;
地面若有積水隱患(如排水坡度不足),需先調整排水坡度(≥2%),或在隔斷底座下方加裝防水膠條(防止積水浸泡底座)。
2. 材料與配件檢查:確保 “適配性 + 完整性”
材料規格核對:
對照設計圖紙,檢查金屬面板(如不銹鋼板、鋁合金蜂窩板)的厚度(常規 0.8-1.2mm,承重部位需≥1.0mm)、尺寸(如門板寬 610mm、中隔板高 1626mm)是否與現場空間匹配,避免 “尺寸偏差導致無法拼接”(如門板過寬卡墻、過窄漏縫);
檢查金屬表面處理(如不銹鋼拉絲、鋁合金粉末噴涂)是否完好,有無劃痕、掉漆、色差(尤其是批量安裝的隔斷,需確保同批次顏色一致)。
配件完整性與適配性:
五金件:確認鉸鏈(鋅合金 / 不銹鋼材質)、門鎖(帶緊急開啟功能)、支撐腳、膨脹螺絲的數量是否齊全,且規格與金屬板匹配(如螺絲長度需穿透金屬板 + 墻體 / 地面≥20mm,避免 “螺絲過短固定不牢”);
密封件:檢查防水膠條(門底、板縫用)、玻璃膠(中性硅酮膠,避免酸性膠腐蝕金屬)是否為 “防水防霉型”,劣質膠條易老化開裂,導致滲水。
二、核心安裝環節:分步驟把控細節,確保穩固與安全
金屬衛生間隔斷安裝需遵循 “先固定基礎(立柱 / 支撐腳)→再裝隔板(中隔板 / 門板)→最后做密封” 的順序,每個步驟都有關鍵細節:
1. 基礎固定:立柱與支撐腳 —— 隔斷穩固的 “根基”
立柱安裝(關鍵承重部件):
定位:按設計圖紙彈線標記立柱位置(如隔間 corners 處),確保立柱垂直(用水平儀校準,垂直度誤差≤1mm/m),且與墻面、地面縫隙均勻(避免 “傾斜導致隔板受力不均”);
固定:若固定在墻面,需用 “不銹鋼膨脹螺絲”(直徑≥8mm),每根立柱至少打 2 個螺絲(上下各 1 個,間距≥500mm),螺絲需完全擰入墻體(深度≥50mm,混凝土墻需先鉆孔,孔徑比螺絲小 1mm,增強咬合力);
防潮處理:立柱與地面接觸處,需先涂一圈中性硅酮膠,再放置立柱,防止 “地面積水從縫隙滲入立柱內部,導致金屬銹蝕”(尤其鋁合金立柱,內部若進水易氧化)。
支撐腳安裝(地面承重):
支撐腳需安裝在 “門板、中隔板的底部承重位置”(如門板下方 2 個、中隔板下方 1 個),高度需統一(用水平儀調整,誤差≤2mm),避免 “隔板高低不平導致縫隙”;
支撐腳與地面固定時,需在底部墊 “防水墊片”(橡膠材質),再用膨脹螺絲固定,既增強防滑性,又避免金屬與地面直接接觸產生劃痕。
2. 隔板與門板安裝:確保 “拼接緊密 + 使用順暢”
中隔板安裝:
拼接:中隔板需與立柱對齊,板與立柱的縫隙需≤2mm,若縫隙過大,需用 “金屬填縫條” 填充后打膠,避免 “縫隙漏光、漏隱私”;
固定:用 “自攻螺絲 + 金屬墊片” 將隔板固定在立柱上(螺絲間距≤300mm,邊緣處距板邊≥15mm,防止金屬板開裂),墊片需壓緊,避免螺絲松動導致隔板晃動。
門板安裝(高頻使用部件):
鉸鏈定位:鉸鏈需安裝在門板高度的 1/4 和 3/4 處(如門板高 1626mm,鉸鏈分別在 406mm 和 1220mm 高度),確保受力均勻;鉸鏈與門板、立柱的連接螺絲需 “對角擰緊”(避免單邊受力導致門板變形);
開合測試:安裝后手動測試門板開合(開啟角度 90°-110° 為宜),需無卡頓、異響,關閉后門板與門框縫隙均勻(上下左右縫隙≤3mm),門底離地面距離需嚴格控制在 150mm(過高漏隱私,過低易蹭地或積水浸泡);
門鎖安裝:門鎖需與門板垂直(用水平儀校準),鎖舌彈出順暢,且需帶 “緊急開啟功能”(如公共衛生間門鎖外部有應急孔,方便管理人員緊急開門),避免 “鎖死導致被困”。
3. 密封與防護:應對潮濕 + 保障安全
縫隙密封:
板與板、板與墻、板與地面的縫隙,需打 “中性硅酮防水膠”(顏色與金屬板匹配,如銀色、黑色),膠線需均勻、光滑(寬度 5-8mm),避免 “膠條凸起、斷裂”,防止滲水和異味溢出;
門底需安裝 “防水膠條”(橡膠材質,高度 10-15mm),膠條需與地面緊密接觸(關閉門后無空隙),但不影響門板開合(膠條需有一定彈性)。
安全防護:
金屬板邊緣處理:所有外露的金屬板切割邊緣(如門板側邊、隔板頂部)需 “打磨光滑”(圓角處理,半徑≥2mm),或加裝 “金屬包邊條”,避免 “鋒利邊緣劃傷使用者”(公共衛生間尤其需注意兒童、老人安全);
防撞處理:在門板外側、立柱轉角處(如靠近走廊的立柱),可粘貼 “防撞條”(橡膠或軟質金屬材質),減少高頻使用中的撞擊損傷(延長隔斷壽命,降低噪音)。
三、特殊場景適配:針對 “特殊人群 + 復雜環境” 的細節調整
1. 無障礙衛生間(殘疾人 / 老年人使用):符合《無障礙設計規范》
尺寸調整:隔間寬度需≥1500mm,深度≥1600mm,門板開啟方向需 “向外開”(或雙向平開),方便輪椅進出;門板高度可降至 1800mm(常規 1900mm),底部留縫≥30mm(便于輪椅腳踏板伸入);
配件適配:門鎖需為 “杠桿式”(而非旋鈕式),方便殘障人士用手肘、手掌操作;需在隔板內側安裝 “扶手”(不銹鋼材質,高度 850-900mm,承重≥150kg),扶手與隔板固定需牢固(螺絲穿透隔板,背后加金屬加固片)。
2. 潮濕高頻場景(如商場、體育館衛生間):強化防水與耐用性
金屬材質升級:優先選擇 “304 不銹鋼”(而非 201 不銹鋼),抗銹蝕能力更強(201 不銹鋼在潮濕環境中易生銹);鋁合金隔板需選擇 “陽極氧化處理”(而非普通噴涂),表面更耐磨、抗刮擦;
五金件防護:鉸鏈、門鎖需為 “全不銹鋼材質”(避免鋅合金材質,潮濕環境易氧化脫層),且需帶 “防水密封圈”(防止水分進入內部導致卡頓)。
3. 狹小空間(如辦公樓、公寓衛生間):優化空間利用率
門板設計:采用 “推拉門”(而非平開門),節省開門所需空間(推拉門僅需占用門板寬度的 1/2 空間);推拉門需安裝 “緩沖裝置”,避免關門過快撞擊;
隔板簡化:可省略中隔板的底部支撐腳,采用 “懸掛式固定”(隔板頂部與天花板或橫梁連接),地面無凸起部件,方便清潔和通行。
四、安裝后驗收與維護:確保長期穩定使用
1. 驗收核心標準(逐一核對)
穩固性:用手輕推立柱、門板、隔板,無明顯晃動(位移≤1mm);螺絲無松動,支撐腳無傾斜;
密封性:向地面潑水(模擬積水),觀察縫隙處是否滲水;關閉門板后,從外部觀察無明顯漏光(隱私性達標);
功能性:門板開合順暢,門鎖鎖定、開啟正常(緊急開啟功能有效);無障礙隔間的扶手牢固,輪椅可順利進出;
外觀:金屬表面無劃痕、掉漆、色差;膠線平整無氣泡;邊緣無鋒利毛刺。
2. 后期維護細節(延長壽命)
日常清潔:用中性清潔劑(如肥皂水)擦拭金屬表面,避免用酸性清潔劑(如潔廁靈)或鋼絲球(會劃傷金屬涂層,導致銹蝕);
定期檢查:每 3-6 個月檢查一次螺絲、鉸鏈、門鎖,若有松動及時擰緊;檢查防水膠條是否老化(如開裂、變形),需及時更換;
銹蝕處理:若發現局部銹蝕(如螺絲處、板縫),需先除銹(用細砂紙打磨),再涂 “金屬防銹漆”(顏色匹配),防止銹蝕擴散。